- 2021-2-24芜湖2004宗地西湾花园项目塔吊安装施工现场
- 2019-12-3威尼斯5139vip下载参加市住建局召开建筑施工安全生产培训会
- 2019-11-20全县建设行业质量安全暨农民工工资支付形势通报会
- 2019-9-30安徽工程大学维保
- 2019-9-29金湖世家,赭山春秋维保
市委书记、市文明委主任陈树隆谈文明城市创建工作
文明创建工作人民群众有期待,城市发展有需要。这几年,我们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,深入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,狠抓规划、整治、教育三个环节,疏堵结合,标本兼治,不断优化公共环境,提升城市品位,促进社会和谐,着力打造优美城市、文明城市、幸福城市,不断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。
一、 坚持高起点规划、高质量建设,打造优美城市
我们按照建设宜业宜居宜游的优美城市目标,坚持规划引领,实行城市总体规划、土地利用规划、产业布局规划和社区布点规划“四规合一”。在城市规划方面,先规划、后建设,先地下、后地上,高起点规划,高质量建设,不建则已,建则一流,力争30-50年不落后。按照建设300-500万人口规模的大城市目标,将全市3317平方公里分成7大组团,组团内部功能完善,组团之间通过高速公路、快速通道、黄金水道有机连接,实现中心城市“园在城中”,副中心城市“城在园中”,广大农村“人在园中”。除了“红线”规划,还做好“绿线”、“蓝线”规划。在产业规划方面,大力推进工业向省级以上开发区集聚,严格控制镇级工业园区低水平发展,避免“村村点火、户户冒烟”。实行挑商选资,坚决关闭小水泥、小矿山、小造纸、小电镀、小化工企业,近年来先后关闭29家小水泥企业,清除珍珠养殖3万余亩。去年万元GDP能耗比“十五”末下降17.7%,今年节能减排目标将全面完成。在土地利用规划方面,通过大幅度提高土地使用税,鼓励企业节约集约用地,向存量土地要效益。在社区居民点规划方面,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,大力推进村庄和农村土地整治,引导农民搬进新点,集中居住,改变生活方式,享受现代文明成果。
芜湖山峦叠嶂,江河密布,湖泊纵横,古代由于“地势低平,鸠鸟云集”而名鸠兹。我们将生态理念融入城市规划建设,拆墙透绿,显山露水,努力建设滨江特色的山水园林旅游城市。科学规划赭山、神山、镜湖公园、汀棠公园等周边建设,控制密度,限制高度,优化视觉走廊。实施“三年大绿化”工程,去年市区新增绿化面积420万平方米,今年计划新增480万平方米。利用3年时间,投资9亿元整治涉及市区30多万人的保兴垾。加快建设污水处理设施,全市建成的污染处理厂5座,在建的3座,日处理能力近50万吨。近年来,我们先后荣获“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”、“全国卫生先进城市”、“中国优秀旅游城市”、“全国园林绿化先进城市”、“中国人居环境——生态保护与城市绿化建设范例奖”等荣誉称号。
二、创新体制机制,坚持真抓真管,打造文明城市
创新工作机制,狠抓重点,务求实效。早在1994年,我们就建立“市长上路”制度,统一领导,综合协调,限时办结,跟踪问效,避免部门之间、部门与县区之间相互推诿扯皮,解决了一大批文明建设重点、难点问题。16年来已开展260多次“市长上路”活动。现在,“市长上路”已经发展为“县长上路”、“区长上路”、“局长上路”。建立城市管理保证金制度,将各类城市管理问题与城市管理保证金进行量化挂钩。市委、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、分管负责同志,各区主要负责同志、相关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和各区政府均要向市财政缴纳保证金,严格考核,兑现奖惩,去年以来共扣除各类保证金400万元。
创新监管手段,推进数字城管建设。我们投资1100多万元,建立数字化城管系统,努力建立第一时间监督、第一时间发现、第一时间处理的城市管理新模式。在一期已完成的数字化管理系统中,我市突出四大特色:一是采用资源共享模式,共享公安系统的350个监控头和市政府党政专网,节约建设资金1600万元。二是在全国率先将3G技术应用到数字城管,“城管通”人手一部,实时监督,现场上传,及时处置,提高了城市管理的效率和效果。三是创新使用实景城市技术,将城市的虚拟影像与数字城管结合了起来,不但能清晰的定位城市管理问题发生的位置,而且能显示道路的实际影像。四是为基层的工作人员配备“执法通”,方便案件的接收、定位和回复,提高案卷处置时效。目前覆盖范围达71平方公里。我们将进一步加强资源整合,积极推进数字化城管系统与党政、公安等专网互联互通,共建共享,打造统一共享的地理信息平台,真正把芜湖打造成现代化数字城市。
深入开展“市容整治年”活动,近年来每年召开一次全市动员大会,全民发动,全民参与,对乱停乱行、乱搭乱建、乱设摊点等现象严管重罚,齐抓共管,形成合力。一些城郊结合部、重点项目区违法建设滋生蔓延,严重影响城市形象、社会公平正义和党委、政府在人民心目中的威信,2007年以来,我们大力推进城市“大拆违”,对于违法建设,坚持露头就打,零补偿拆迁,同时坚决查处城市拆违拆迁工作中的违法违纪案件,有效遏制了违法建设。两年多来,共拆除违法建设190多万平方米。实践证明,文明创建工作既是民生工程,也是民心工程,真抓真管用,真抓真见效,真抓群众真拥护、真支持。对于城市棚户区、老旧小区等,加大改造力度,去年共改造市区棚户区40万平方米,老旧小区42个,新建、改造菜市场15个,市容市貌明显改观。
三、坚持以人为本,注重疏堵结合,打造幸福城市
文明创建不是一时的应景工程、应急工程,单纯靠堵只治标、不治本。而且,很多制度之所以大家不愿遵守,或者不能长久地坚持下去,关键是制度本身有问题,初始设计就不尽合理。比如乱设摊点问题,为什么容易出现“回潮”现象?关键是老百姓有需求,购买早点、销售瓜果、修车补鞋、车辆停放等这些服务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息息相关,同时一些困难家庭可能以此为业,如果“一刀切”取缔、禁止,一个家庭可能就因此失去生活来源。我们坚持以人为本,换位思考,在堵的同时,注重做好疏的工作,疏堵结合,双管齐下,赢得群众的理解和支持,让他们积极参与文明创建,切实享受创建带来的成果,提高满意度,增强幸福感。首先,切实解决群众实际困难。通过建立再就业一条街、规范化摊点、标准化菜市场等,既为群众提供谋生场所,也满足群众生活需求。大力推进廉租房建设,既能改善群众居住条件,又能改变城市面貌。2008-2009年,我市列入中央预算投资计划的廉租房项目80个,建筑面积78万平方米,占全省的17.3%,今年新开工87.7万平方米,竣工50.4万平方米。我们规定,商品房建设中廉租房配建比例一般不低于5%,安置房建设中不低于8%,廉租房与拆迁安置房、商品房除户型、面积不同外,基础设施、公建配套、绿化美化等均同等标准、同步实施,做到“廉租”不“廉质”。
其次,大力加强宣传教育引导。在广播、电视、报纸、网络等媒体开设专题、专版、专栏,及时宣传文明创建先进典型,曝光丑恶、不文明的现象,哪里“脏、乱、差”就曝光那里,哪里问题严重就曝光那里,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压力,营造全民参与文明创建的浓厚氛围。第三,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。开展道德模范、身边好人评选、慈善捐助、志愿服务等一系列活动,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,凝聚人心,弘扬正气。结合我市实际,开展芜湖“城市精神”、“城市名片” 评选,政风行风评议、“寻找身边的微笑使者”、“三六”集中行动日、“百万市民大走访”等活动。高度重视未成年人思想教育工作,组织老干部、老战士、老教师、老专家、老模范等“五老”,担任网吧管理的义务监督员,让未成年人科学上网。2008年,我市被中央文明委授予“全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先进城市”称号。2009年,我市在全国114个城市公共文明指数测评中位列第21位,居全省地级市第2位。
当前,我市正进入争创全国文明城市的关键阶段。我们将以此为契机,进一步高点定位,高标要求,以人为本,精细管理,努力建设一个人人向往、乐在其中的现代文明城市,开创芜湖更加美好的明天。